今(27)日,重庆市举行《重庆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解读新闻发布会,介绍了《实施方案》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。《实施方案》围绕10个方面推出一批精准务实、针对性强、含金量高的改革举措,直接回应市场主体期盼、直接服务产业发展、直接助力经济民生。
2021年10月,国务院印发了《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》,明确在北京、上海、重庆、杭州、广州、深圳6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。重庆市作为中西部地区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的代表,既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抢抓政策试点的重大机遇,也是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、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任务。
《实施方案》提出了重庆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目标:经过三至五年的创新试点,重庆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将跃居全球前列。政府治理效能全面提升,在全球范围内集聚和配置各类资源要素能力明显增强,市场主体活跃度和发展质量显著提高,率先建成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,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,为全国营商环境建设作出重要示范。
市高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夏红丽出席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。
问
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。近年来,我市法院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。在今年的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中,人民法院将有什么新举措?
答不接我们电话 也不给拒接原因
公正司法是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。在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中,法院牵头9项、配合4项任务,我们紧扣市场化需求,已经形成1项总体方案,11项子方案,全面提升司法质量、效率和公信力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:
一是聚焦市场主体关切,让市场主体更有获得感。我们将调整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,允许标的额较小、当事人除提出给付金额诉讼请求外同时提出停止侵权、消除影响、赔礼道歉等其他诉讼请求的知识产权案件,适用小额诉讼程序。同时将降低适用小额诉讼案件受理费标准。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司法效率问题,我们将开展人民法院专递面单电子化改革,通过实行司法专递面单电子化进一步提高送达效率。推行人民法院档案电子化管理,对于以电子方式收集或形成的诉讼材料,无需再制作纸质材料形成纸质档案,进一步强化全流程无纸化办案,切实提升办案效率。
二是加强府院协同创新,让市场主体更有满足感。我们将协同市政府有关部门,建立健全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。具体而言,包括建立涉政务诚信典型案件发现、推送和发布机制,健全涉政府部门、事业单位失信联合惩戒机制,建立涉政府部门、事业单位案件督办制度,加大涉政府部门、事业单位案件风险监管,形成涉政府部门、事业单位执行案件长效机制。建立政务失信风险源头预防和化解联动机制,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,改进优化司法建议办理反馈机制。我们还将建立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,建立线上、线下解纷平台,探索引入国内调解组织、仲裁机构,引入外籍调解员、仲裁员,为国际商事纠纷提供多元、高效、便捷解纷渠道。
三是推进破产审判改革,让市场主体更有秩序感。我们将优化破产案件财产解封及处置机制,进一步便利破产管理人查询破产企业财产信息,健全企业重整期间信用修复机制,进一步完善破产管理人选任,探索建立破产预重整制度,全面完善和落实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,帮助困难企业重获新生,推动“僵尸企业”市场出清,持续提升破产案件办理质量效率,充分发挥破产审判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用。
下一步,重庆法院将继续发挥审判职能作用,服务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。坚持司法为民,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,加强与市级各部门、行业协会的协调配合,不断提高司法质量、效率和公信力,持续助力优化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营商环境。 |